天津这百年
(马昱炅 摄) 积石山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大山里,过去只靠一条崎岖的公路沟通外界。
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珍贵文物首次亮相,一系列考古新成果首次展示。殷商人的创新进取、兼收并蓄也越来越多地被考古所证实。
在车马遗迹专题展厅,23辆马车依次排开,这是中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马车,穿越3000余年时光,可以一窥当年车辚辚马萧萧的壮阔景象。殷墟博物馆新馆坐落于安阳市洹河北岸,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陶器、玉器、甲骨等文物近4000件套。记者 李安 摄汤,即成汤,是商朝的开国君主,铭是刻在器皿上警醒自己的箴言。从甲骨卜辞的记载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殷商人还可以对日食、月食及星象进行记录,并形成了早期的天文观、天象观测和历法编算,指导生活生产。这是殷墟博物馆馆藏体型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鼎的内壁一侧刻有铭文司母辛,是商朝王后妇好的儿子为纪念她而铸的鼎
郑州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授 韩健:您看这是我们开发的新能源汽车轻量化的一个部件,它是一个高分子复合碳纤维的一个产品,用于汽车顶的横梁上,它能够像金属一样的强度和刚度而且更轻,我们也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与很多企业也开展了合作,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新型材料是河南的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前沿技术突破至关重要。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赋予全体中华儿女追求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国家安定团结的理想和信念,世代中国人民普遍以国家繁荣富强为荣,以人民安居乐业为福,这为国家安定繁荣奠定了民意基础。 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文明逐渐形成了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团结共进,共同熔铸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区优秀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相互竞争、碰撞、交流、融合、升华而形成的多元一体的、互相关联的文化有机整体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始终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文明延续,这离不开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影响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与多样多元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既要坚守多样多元基础上的统一性,也要在尊重统一性前提下,保护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并深刻总结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涵和意义。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分裂和搞乱国家的企图和行为。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 尽管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但也有不少分裂动荡的时期,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要增强对中华文明统一性的认同,不断丰富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内核。当前,各民族像石榴籽一般紧紧抱在一起,牢固不可分割,任何企图拆散民族的行为都将受到人民的唾弃。政治上的统一是文化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中华民族政治上的大一统推动了文化上的大一统,大一统传统一直贯穿在中国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一步把握好统一性和多样多元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挖掘、弘扬和宣传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一方面,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包含了一体性。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充分证明,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一切分裂祖国的活动都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的反对。
广泛宣传中华文明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历史上,国家动荡不安往往会导致经济文化停滞、社会支离破碎、人民流离失所,甚至会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所以中国人民自古以来都追求九州晏如天下晏然的安定繁荣。 新时代要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对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指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寸寸山河寸寸金,任何统一都是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的,任何政权的确立都要有属于自己的领土,历史上分裂国土的行为是没有好下场的。在坚守中华文明统一性的立场上,尊重、保护和发展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从文明起源看,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文明稳定性和吸纳能力强,其他文明有向中原文明聚拢的特点,体现了一体性。 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另一方面,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包含了多样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任何时候都要推动文明赓续。
从文化表现看,灿烂的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各地区的优秀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汇流融合形成的,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集各民族文化精华于一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兼容并包、兼收并蓄,团结集中、牢固凝聚。 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主要表现为多元一体、团结集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
国家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正确处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祖国完全统一大业,需要用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巩固共同的思想基础,牢记国之大者,牢记国土不可分。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都能浴火重生,始终保持生生不息的原因之一,正是在于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 文 | 王亚莉(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华文明统一性的重要意义概括为四个决定,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论述的深刻内涵,有助于准确把握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
大力弘扬中华文明的统一性。既强调多元,又强调一体。
从民族关系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夏商周时期通过家天下、分封制等举措有效维护了政权统一,各个地区之间有了文化上的交流互动,中华文明进入早期发展阶段,为多元一体大一统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表明我们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文化渊源,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强大文化基础,有实现国家统一的共同精神家园。从文明起源、文化表现、民族关系等方面,可以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从文化表现看,各民族人民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而不同、色彩缤纷、各美其美,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的民族性。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多元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要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 从民族关系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风俗习惯、传统节日、日常礼仪、衣食住行等方面都有差异性,也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的民族意识。
当遭遇挫折时能够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当遇到危难时能够奋勇向前、抗争求索,当外敌入侵时能够浴血奋战、英勇奋斗。既凸显团结,又强调集中,包含着一体性和多样性两个层面的含义。
坚强统一的国家才能凝聚各族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意识,形成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和核心凝聚力。 中华民族是由各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发展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添砖加瓦,各民族文化繁荣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弘扬贡献力量,各民族人民具有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滋养。
维护国家统一始终是各民族人民坚定的意志和神圣的使命。既突出集体,又强调个体。